Activity是Android的基础,是Android开发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。请阅读Android必读之Activity基础
一.生命周期全解析
1.典型情况下Activity生命周期
不要在onCreate,onStart,onResume,onPause几个方法进行耗时操作,否则会造成页面切换卡顿。 广播的注册和解绑要成对出现,比如在OnCreate中注册,在onStop或者onDestory中解绑,在 onResume中注册,在onPause中解绑。
推荐阅读:对Activity生命周期方法的感性理解
2 .Activity生命周期的切换过程
- 启动一个Activity:
onCreate()–>onStart()–>onResume() - 打开一个新Activity:
旧Activity的onPause() –>新Activity的onCreate()–>onStart()–>onResume()–>旧Activity的onStop() - 返回到旧Activity:
新Activity的onPause()–>旧Activity的onRestart()–>onStart()–>onResume()–>新Activity的onStop()–>onDestory(); - Activity1上弹出对话框Activity2:
Activity1的onPause()–>Activity2的onCreate()–>onStart()–>onResume() - 关闭屏幕/按Home键:
新Activity:onPause()–>onStop() - 点亮屏幕/回到前台:
新Activity:onRestart()–>onStart()–>onResume() - 关闭对话框Activity2:
Activity2的onPause()–>Activity1的onResume()–>Activity2的onStop()–>onDestroy() - 销毁Activity1:
onPause()–>onStop()–>onDestroy()
参考文章:实际体验Activity生命周期
3.生命周期的各阶段
- 完整生命周期:
Activity在onCreate()和onDestroy()之间所经历的。
在onCreate()中完成各初始化操作,在onDestroy()中释放资源。 - 可见生命周期:
Activity在onResume()和onPause()之间所经历的。注意:onStart是即将对用户可见之前调用,onStop在onPause之后页面就不对用户可见了。
活动对于用户是可见的,但仍无法与用户进行交互。
- 前台生命周期:Activity在onResume()执行之后和onPause()之前所经历的。
活动可见,且可交互
4.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
- 出现时机:异常、 Activity被系统回收
- 无法保证系统会在销毁您的 Activity 前调用
onSaveInstanceState()
,因为存在不需要
保存状态的情况(例如用户使用“返回”按钮离开您的 Activity 时,因为用户的行为是在显式关闭
Activity)。 如果系统调用onSaveInstanceState()
,它会在调用onStop()
之前,并
且可能会在调用onPause()
之前进行调用 - 在onRestoreInstanceState获取保持的数据进而回复Activity的状态
推荐阅读: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详解
5.Activity异常情况下生命周期分析
- 由于资源相关配置发生改变,导致Activity被杀死和重新创建
例如屏幕发生旋转:当竖屏切换到横屏时,会先调用onSaveInstanceState来保存切换时的数据,接着销毁当前的Activity,然后重新创建一个Activity,再调用onRestoreInstanceState恢复数据。
onSaveInstanceState–>onPause(不定)–>onStop–>
onDestroy–>onCreate–>onStart–>onRestoreInstanceState–>onResume为了避免由于配置改变导致Activity重建,可在AndroidManifest.xml中对应的Activity中设置 android:configChanges= "orientation|screenSize"。此时再次旋转屏幕时,该Activity 不会被系统杀死和重建,只会调用onConfigurationChanged。 因此,当配置程序需要响应配置改 变,指定configChanges属性,重写onConfigurationChanged方法即可。
- 由于系统资源不足,导致优先级低的Activity被回收
Activity优先级排序:前台可见Activity>前台可见不可交互Activity(前台Activity弹出Dialog)>后台Activity (用户按下Home键、切换到其他应用)
推荐阅读:异常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
二.Activity四种启动模式
推荐阅读:Android必读之SingleTop、SingleTask等Activity启动方式的区别
Android必读之TaskAffinity
1.设置Activity启动模式的方法
- a.在AndroidManifest.xml中给对应的Activity设定属性android:launchMode=”standard|singleInstance|single Task|singleTop”。
- 通过标记位设定,方法是intent.addFlags(Intent.xxx)。
2.Activity的四种LaunchMode
- .standard:标准模式、默认模式
含义:每次启动一个Activity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。
注意:使用ApplicationContext去启动standard模式Activity就会报错。因为standard模式的Activity会默认进入启动它所属的任务栈,但是由于非Activity的Context没有所谓的任务栈。 - .singleTop:栈顶复用模式
含义:如果新Activity已经位于任务栈的栈顶,就不会重新创建,并回调onNewIntent(intent)方法。 - .singleTask:栈内复用模式
含义:只要该Activity在一个任务栈中存在,都不会重新创建,并回调onNewIntent(intent)方法。如果不存在,系统会先寻找是否存在需要的栈,如果不存在该栈,就创建一个任务栈,并把该Activity放进去;如果存在,就会创建到已经存在的栈中。 - .singleInstance:单实例模式
含义: 具有此模式的Activity只能单独位于一个任务栈中,且此任务栈中只有唯一一个实例。
3.IntentFilter匹配规则
- 一个intent只有同时匹配某个Activity的intent-filter中的action、category、data才算完全匹配,才能启动该Activity。
- 一个Activity可以有多个 intent-filter,一个 intent只要成功匹配任意一组intent-filter,就可以启动该Activity。
a. action匹配规则:
要求intent中的action 存在且必须和intent-filter中的其中一个 action相同。
区分大小写。
b. category匹配规则:
intent中的category可以不存在,这是因为此时系统给该Activity 默认加上了< category android:name=”android.intent.category.DEAFAULT” />属性值。
除上述情况外,有其他category,则要求intent中的category和intent-filter中的所有category 相同。
c. data匹配规则:
如果intent-filter中有定义data,那么Intent中也必须也要定义data。
data主要由mimeType(媒体类型)和URI组成。在匹配时通过intent.setDataAndType(Uri data, String type)方法对date进行设置。采用隐式方式启动Activity时,可以用PackageManager的resolveActivity方法或者Intent的 resolveActivity方法判断是否有 Activity匹配该隐式Intent。
推荐阅读:intent-filter的action,category,data匹配规则
Android必读之Intent 和 Intent 过滤器
Android中Intent的显示和隐式使用